节奏存在于任何运动之中,是任何运动研究其基本规律所面临的米兰体育基本课题之一。
节奏属于运动时空方面研究的课题。因为它所表现的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体育运动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在时空方面的内在要求。研究节奏问题,就是使对运动项目的研究从单一技术平面转向在多维的立体空间进行探讨,这是运动发展的需要,更是研究方法和观念上的替代和更新。当一个运动在时空领域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的时候,其研究的成果必然是苍白的和无力的。就象建筑设计一样,只有平面的图纸而没有立体的效果图,名将之间比赛纷争不断,教练战术成关键你怎么也想象不出这大厦将会是个什么摸样。
那么,乒乓球运动的节奏要研究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想,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基本的方面名将之间比赛纷争不断,教练战术成关键:
1、击球的节奏;
2、技术运用的节奏;
3、战术运用的节奏;
4、比赛的节奏;
5、训练与练习的节奏。
上述的每一个方面,又都包含着一些内在的节奏因素,比如,击球节奏中,又包含对击球各个环节的节奏、节奏与乒乓球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节奏的自我调控、节奏的变化、节奏的适应、节奏的改变等,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再比如,训练与练习的节奏,就包括训练与练习和比赛之间的节奏、训练各阶段之间的节奏、练习内容之间的节奏、运动量之间的节奏、训练、练习与恢复、调整,形成最佳竞技状况之间的节奏等。
上面列举的5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乒乓球运动节奏方面的内容。这5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从最基本的环节开始,直到整个运动训练的全过程,这说明,节奏贯穿乒乓球运动的始终,值得我们化力气去进行研究。
这里,重点谈谈击球节奏、技术运用的节奏和战术使用的节奏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击球节奏
乒乓球的动作速度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比赛中无论是单个动作或结合动作,其速度均属于非周期性。第二,动作速度与球的节奏有潜在的联系。运动中,动作速度对加快球的节奏起主导作用,但动作速度与动作的速率仍有它本身内在的极限,动作速度受击球节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节律性。
上面的话,是对击球的节奏和技术运用节奏的个别表述。我们要了解击球的节奏,重点要把握以下的观点:
1、节奏必须具备时间和空间的特征。
乒乓球运动中的时间特征表现在:
1)每一个动作的各个环节所占有的时间长短,受技术动作本身的制约,必须符合技术动作的基本要求。比如拉弧圈,引拍的时间与挥拍击球的时间有明显的区别,在每一个拉球动作中,引拍、击球、还原在时间比例上都有区别。
2)不同的技术动作,在技术环节上占用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比如,高吊弧圈与前冲弧圈在击球时间上就有区别;拉球与快攻,在引拍、击球和还原上的时间分配就不相同。
3)在结合技术中,根据技术的组合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比如,同项技术的结合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就少于异项技术之间的结合的时间,具体到连续拉与搓拉,拉打的结合与拉推的结合等。
乒乓球运动中的空间特征表现在客体的空间特征和主体的空间特征两个方面:
第一,客体的空间特征:
1)球在空中运行的线路长短;
2)球运行的弧线曲率:
3)第一弧线与第二弧线的状态;
4)弧线方向与击球落点。
第二,主体的空间特征:
1)身体在运动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2)手臂在运动中的轨迹;
3)身体姿势、状态的改变与重心的移动、交换和还原;
4)步法与手法的动态结合;
5)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2、影响节奏的主要因素。
由于节奏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征,因此,凡是能改变时间与空间的因素都是影响节奏的因素。主要有力量、速度、弧线、旋转与落点。比如,击球的力量加大,球的速度就快,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就缩短,击球的节奏就加快,反之亦然。再如,击球的力量不变,球速也不会变,但球飞行方向改变,由斜线变为直线,弧线缩短,结果时间也会提前,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人为的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那么,球的节奏就会发生变化。
3、节奏的变化必须符合专项的运动规律。
是不是我们可以尽情的放飞自己的心情,没有约束的任意的改变球的节奏呢。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运动本身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要素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具有一定弹性的节律,如果我们没有掌握这种节律,破坏了这种节律,那么就必然会引起失误。因此,掌握击球节奏,就意味着我们要掌握运动所具有的弹性节律,在这个基础上来发挥节奏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关于技术运用的节奏
如果说,击球节奏主要是讨论某一单项技术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特征,那么,技术运用的节奏是讨论技术与技术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特征。
前面的讨论我们应该明白了单项技术本身的动作结构内,各部分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表现出来的强弱和时间间隔关系。任何技术动作都有自己所固有的节奏,它受乒乓球主导因素的影响,在动作的速度快慢、用力强弱、时间长短、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时间间隔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那么,这种关系能不能也在技术与技术之间得到体现呢?如果能得到体现,那么,它又将是通过一种什么方式来体现呢?这就是关于技术运用的节奏讨论。
举个例子,王励勤正手位在处理出台不出台的球比同一层次的其他选手要好,他能够把握击球的时机,采用中等偏上力量的快拉形式上手。在每场的比赛中,只要对方的球回到正手的这个位置,王励勤都能上手。那么,在同样的情况下,他所使用上述力量快拉的频率,就构成了在这一位置上技术运用的节奏。不管他前面是发球也好,接发球摆短也好,只要球往正手位出台与不出台这个点上出现,王励勤快拉的技术也就随之产生了。
再举个例子,朱世赫削中抢(反)拉,只要你把球从他的反手位调到正手位,不管你是采用搓接或者是拉攻,他都会采用抢拉和反拉的技术与你展开搏杀,这种从反手防守转入正手进攻所呈现出来的技术状态,也同样是技术运用的一种节奏。
如此类推,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运动员或者是业余球手,在比赛过程中,都会体现出各自的技术使用的不同节奏。
如果深入的进行赛中技术使用情况的统计,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队员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使用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比如,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拉、摆短,第三板的技术使用习惯,侧身位抢拉,抢拉后连续上手的技术使用状况,正手位起球后对反手位来球的处理办法,步法和技术的结合,近、中、远技术的衔接和使用习惯等,根据统计数据的整理,我们就可以分析出每个队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节奏。这种分析还可以继续细化,比如,发球抢攻,究竟是使用哪种发球多,侧身位抢攻时,是直线多还是斜线多,抢攻直线或斜线后他的后续手段是什么,衔接的方式有什么特点。看上去这是技术上的分析,其实,这就是对使用技术能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就明晰了,使用技术的前提条件也明确了,技术使用的频率和次数也就清楚了,技术与技术之间的衔接架构也就确立了,而所有这些,都是技术运用节奏的内涵与外延,都是技术运用的节奏所要研究的课题。
这样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想想,当你把对手使用最多的技术、得分最多的技术、习惯使用的技术一一破解时,他将留下来的会是什么。这也就是我们研究技术运用节奏的最终目的。
三、关于战术使用的节奏
上面我们讨论了技术运用的节奏问题,与击球节奏相比,技术运用的节奏已经脱离了某一击球的过程,把研究视角集中在了对技术及技术与技术衔接之上的层面,这说明我们对节奏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在以往实际的讨论中,我们对击球节奏和技术运用的节奏都曾不同程度的接触到,但系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表现之一就是对战术在节奏中所具有的重要位置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
战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节奏问题吗?对战术使用的节奏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吗?我想,下面的讨论会回答这样的问题。
1、战术的使用频率改变着比赛的节奏。
我们在主流打法的对抗中见得最多的战术是以下几种:发球抢拉(攻)的战术、压左调右或压右调左的战术、对攻对拉战术、搓攻与拉攻战术。它们在比赛中所占到的比例最大,使用的次数最多,频率也最高。这一组一组的战术(每种战术可以看作是一个比赛的单元)推进,战术与战术之间调整、衔接、转换与演变,使比赛呈现出波浪般的跌宕起伏,让节奏变得松紧有度、节律分明。此时,击球的节奏、技术运用上的节奏,战术使用上的节奏,构成了乒乓球比赛整体上的节奏,这种专项运动特有的节奏,与观众的心理需求产生了共鸣,观众正是在这种节奏感的体验下,满足了对乒乓球运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享受着心灵上的无比愉悦,水平越高的比赛,人们的所体验到的节奏感越强,从这一点可以进一步引申,运动节奏是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人文价值的一种体现。
2、使用战术的时机与节奏的对应关系。
我们在比赛中发现,有的运动员所持有的最有效的战术,不到最关键的时候不会使用。这就说明,战术的使用有它最佳的时机。
什么是最有效的战术?怎么样来衡量哪些是最有效的战术?这要在比赛的过程中来检验。同样的战术,对有的对手是有效的,对有的对手效果就不明显。还有的战术,在一般情况下显现不出它的优越,但当比赛进入紧张阶段或关键时刻,它的作用就充分发挥出来了。这种时机与节奏的对应关系是通过比赛的动态变化表现出来的,反过来,比赛的动态变化也决定着有效战术的应用时机。比赛中往往会出现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翻盘的局面,出现比分一直交替上升的胶着状态下,最后连拿几分决出胜负的现象,出现前几局失利,后面直落几局反败为胜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好的把握住了战术使用的极好时机。这样的例子,就是在顶尖高手的比赛中也屡见不鲜。
这种战术使用的选择和战术使用时机的定位,以及战术使用的时间间隔,凸现了战术在节奏中的重要作用。
3、战术使用中技术的相应变化对比赛节奏的影响。
当某种战术对方适应后,在战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战术中的技术因素,同样可以对比赛节奏产生影响。比如,在发球抢拉的战术运用中,改拉前冲为高吊,改拉斜线为直线,改侧身拉为反手拉,效果都会有所不同。战术的节奏变化与技术的节奏变化结合起来,将打破比赛原有的节奏状态,使得比赛的节奏更富有弹性和多样化。
四、关于节奏的实际运用
上面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节奏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怎么样在比赛中去更加主动的、自觉的掌握和运用节奏呢?
(一)使用专门的节奏变化技术来实现节奏的改变
乒乓球众多的技术里面,有一些技术是专门用来改变节奏的,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但是仅仅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加以理解,而对这些技术在改变节奏方面的作用还没有重视起来,所以,在比赛的实际运用中,见到的成效还不十分明显。
究竟有哪些技术是专门用来改变节奏的呢?
1、摆短。摆短不仅仅是落点的控制,避免对方接发球上手,同时还有改变节奏的成分。是不是所有的摆短都不能上手呢,绝对不是。如果你事先已经占到了有利的位置,尽管球回得短,你还是可以通过挑、点、拧等积极的带进攻性的方法予以回接,但是,前提是你必须得首先抢到合理的击球位置,有能够使用这些进攻性技术的时间。实际的情况是,运用摆短技术,明显的提早了回球的时间,缩短了回球的距离,没有给对手留下抢位和击球的时机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只能采用搓接的方式来处理。摆短的一方早有准备,只要你回搓的球稍出台,就会抢先上手。因此,控制与反控制在摆短上就体现得十分突出,高手之间往往就会看到连续的摆短现象,也有突然撇板长球的,目的都是在通过节奏的控制来为自己进攻创造机会。
2、减力挡和加力推。这两项技术一般是在相持中运用,目的是通过回球速度上的变化,从而打破原来的击球节奏,为自己寻求发力扣杀的机会。
3、滑板技术。滑板的欺骗性很大,这项技术的运用本身就是节奏上的变化,其目的也是改变击球空间,使对方的击球节奏发生紊乱。
4、高吊与前冲的交替使用。尤其是高吊技术,在改变对方回球的节奏上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前冲弧圈中爆冲的板形变化(也就是大家讨论的内弧、外弧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弧圈原有空间的均衡性,使击球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急速变化。
5、发球技术。改变节奏可以从发球开始,如高抛发球,就是利用节奏变化的典型发球,我们不去讨论这种发球技术上的特点,仅从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上就足以看出这种发球对改变节奏方面的作用。再如短球与急速的各种旋转的长球,也是从第一板就试图通过节奏的变化来控制比赛的主动权。
6、撇。从“撇”字本身的含义说明了这一技术在改变节奏方面的方式,同时,也包含有“突然”的意思,与撇对应的是搓短(或一般的搓球),当撇与一般形式的搓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在改变节奏上的作用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7、点、挑技术。点、挑都是台内球技术,特点是动作小、出手快、用力巧,隐蔽性、突然性强,使人防不胜防。这些技术也是通过缩短击球时间、加快击球速率来达到改变击球节奏的目的。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对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技术的认识应该有所帮助,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技术,更要明白这些技术它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的价值,从而使我们更自觉的运用这些技术来更好的掌握和控制比赛的节奏。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上述专门用来调整和改变节奏的技术中大部分是在最近10年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这就说明了乒乓球发展到今天,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客观上节奏问题已经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成为了新技术创新的一个突破口。
(二)调节技术击球环节的时间比例关系来实现节奏的变化。
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技术,都是由准备、引拍、击球、还原等几个动作环节组成的,在运动中,这些环节都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比例进行,使技术得以体现。各种不同的技术,虽然在环节的运动顺序上一致,但在环节的时间比例上却不尽相同。时间的比例确定与技术的内在要求完全吻合,因而每一种技术都有它独有的节奏形式,并且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对技术动作的节奏描述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技术动作在空间上的分析,即动作的结构,身体运动中各个部分的配合、动作的幅度、运动的方式等,另一方面是对时间的要求,通常从击球的时机上予以说明。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由于运动员掌握技术的程度不同,以及对技术的理解不同,加上训练中形成的个人特点,使得队员之间在使用技术的节奏和技术本身的节奏上都会呈现出一些稳定的个人特征。因此,比赛也就成为双方之间在节奏上相互适应的过程。作为个体来说,都会有自己适应的节奏,也会有自己不适应的节奏。我们常说:这两个队员的球路对上了,也就是指相互间的节奏都能适应。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一方率先能打破原有的节奏,情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怎么样才能打破原有的节奏呢?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对击球环节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和变更,缩短时间即采用减小动作幅度,提前击球时间,比如,原来是在下降前期击球的,改为高点期甚至于上升期击球,延长时间的办法反其道而行之。
这种依靠调节技术击球环节的时间比例关系来实现节奏的变化的做法,必须建立在熟练的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它是技术自动化的一种高度表现,同时需要很高的技巧,也需要很强的应变与自变能力。
(三)通过改变击球要素来实现节奏的变化。
如果上述调整节奏的方法是高水平选手才能实现的,那么,通过改变击球要素来实现节奏变化的方法,一般的球手都能做到。
1、通过落点变化来改变比赛的节奏。
落点变化是使比赛空间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调动和钳制对方主要是通过落点来实现的,当对方不能及时移动或移动不到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明显的空挡,这一点在前面多处都已经谈到,不需要做更多的解释了。
2、通过力量变化来改变比赛的节奏。
力量的调节在改变节奏中有明显的功效,说到力量问题,有必要再多说几句。就高水平选手而言,力量问题已经成为制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但对于业余球手来说,力量还没有突出到如此的程度。我们不要一提起力量问题就认为是在讨论发力问题,业余球手更多的是要解决技术的稳定问题,要注意调节好用力的程度,在保证技术稳定发挥的前提下来重视力量的合理使用,我在其它文章里曾经说过,如果以发力作为增加无谓失误,或影响到后续技术的发挥作为代价,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以中等力量为主,发力应该是出现机会球的情况下或者是在自己已经失去重心,无法进行后续进攻的情况下才予使用。其实,只要我们能很好的调节好击球的力量,巧妙的使用力量,使力量与落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样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力量在改变节奏方面的方法前面已有表述,这里也就不再累赘。
3、通过速度变化来改变比赛的节奏。
速度是力量的结果,但不是全部的结果。有些技术中速度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力量,而取决速率与频率。什么叫速率,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而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次数或组数。因此,动作的速率提高,就使技术动作原有的节奏加快,相持中加快单个动作的速率,就使技术之间的衔接和转换(频率)也相应的得到提速,这种节奏的加快,除了速率和频率以外,还有在击球时间上的提前。因此,我们在实际比赛中如果要加快节奏的话,应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予以改进。反之,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来放慢节奏。
4、通过弧线变化来改变比赛的节奏。
加大弧线的曲率可以增加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反之,可以缩短时间,打出弧线的长度也可以增加和缩短球在空中的运行时间,弧线与落点结合,即可以从空间与时间上改变球的节奏。弧线问题也许我们也注意得不够,一般通过专门训练的队员,教练员都会在弧线与落点方面进行一些具体的指导,通常有打底线,走近网,出边线之说,都是在弧线与落点的结合上指导队员进行节奏上的调整。我们不仿在实践中尝试一下,比如,拉的球如果在中台对方防得上手,不如试试把球拉到底线或拉到近网看看,说不定效果明显。搓球也是一样,底线球一般都给人有“顶”的感觉,至少可以减低对你的威胁,增加对方上手的困难。
5、通过旋转变化来改变比赛的节奏。
重点要放在不要让对方适应你的旋转上。比如,对方能拉下旋,你可以送送不转,但要注意落点和弧线高度,一般撇到对方的底线去。如果对方拉打不转的能力强,你就可以把球加转,总之,不要使对方适应你的旋转。拉球也是同样的道理,前冲的不行,就改拉高吊,拉球不行,就改打突击。相持打不过人家,就尽量打控制球,采用搓攻战术。发球也是一样,要加强旋转的变化,如果水平相当,对方不适应的球一般情况下少发,关键时刻拿出来就很奏效。
五、关于比赛的节奏和训练与练习的节奏简介
这个问题我们只作个初步了解就行了。比赛的节奏是指比赛与比赛之间的节奏关系,在一次比赛中,场与场之间存在节奏问题,在这次比赛与下次比赛之间也存在节奏问题。专业队和业余体校,很注意比赛之间的节奏适应和调整。比如年度比赛,比如四年一届的省运会、大运会,比如各种联赛、锦标赛、俱乐部赛等,经常是好几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比赛穿插在一起,教练员就必须根据比赛的时间间隔和相关的程度,来研究和安排比赛之间训练周期的训练计划,而训练与练习的节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国家队,由于各种比赛频繁,这样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家队在有选择的参加各类比赛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面孔出现,这种安排就是服从了比赛的节奏,并利用比赛的节奏作为培养新人的契机。我们国家有自己的国情,在乒乓球赛事的安排上,历年来都是全国一盘棋,从基层到全国,比赛基本上是遵循从下至上这样一个体制,这一体制,本身就是一种比赛节奏的表现。业余是这样、专业是这样、行业的比赛也是这样。
结束语
节奏问题的研究是一种对运动规律性的研究,涉及到运动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层面、战术层面、战略层面,从微观到宏观。本文是应球迷朋友的要求,初略的、抽象的择重从击球、技术、战术与应用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由于对节奏问题还缺乏更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加上正在进行紧张的暑假集训,这些看法是最近一些天来陆续记录下来的,还很不完善,也很不成熟,希望大家在实践当中去补充,去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